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年)

作者: 时间:2021-09-30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山东省教育厅等11部门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奠定的基础

十三五”以来,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推进综合改革,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入选全国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校、全国定向培养士官试点校等,通过全国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复核、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评估、省级文明校园转评,省技能型特色名校验收(优秀等级)。获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一)党的建设全面深化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制定《关于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办法》,修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健全完善了决策机制。党的全面领导写入新修订章程。成立党的建设领导小组、全面从严治党办公室。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纪委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二)办学核心竞争力增强

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历经三年,圆满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以优秀等级通过省教育厅、省财政厅验收,名校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实现了学生受益、教师成长和管理提升,学院综合办学实力明显提升。2019年学院入选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对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推进建设项目目标任务的落实,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展了办学质量考核自评等工作,办学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为全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办学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修订学院《章程》,现代大学制度加快推进;落实“双代会”制度,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制度更加成熟。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入选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示范校,成立校理事会、市增材制造协会、市逆向工程与三维技术研究院等。与南海舰队、战略支援部队定向开展士官培养工作。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完善教育教学、学生教育管理评价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落实以能力、贡献为主的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绩效分配;研究制定《增发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暂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暂行办法》,激发了内生动力,提高了教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国际化办学不断巩固,与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开展合作办学;加入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并获卓越奖。

(四)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通过验收

坚持“以生为本、人人成才”的质量理念,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55821”诊改原则,充分发挥责任主体作用,优化学院规划体系,健全组织体系,完善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制度体系。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实现了动态监测办学指标和教育教学运行状态,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的信息化过程管理,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数据的源头采集和自动采集,基本形成了与实际工作结合的“三全”诊改运行工作机制,形成突出“服务”价值取向,弘扬泰山精神的质量文化和具有“泰职”特色的典型案例。

(五)专业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

全面推行“德技并重,理实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突出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泰安重点产业,建立旅游文化等8大专业(群),新增专业11个,调整专业2个,淘汰专业11个,招生专业32个。会计、园艺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入选教育部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首饰设计与工艺顺利通过验收,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电子商务和园艺技术顺利通过中期检查。承担的省第四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顺利通过验收。新增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个、省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立项建设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8门、市精品课程(共享课程)11门、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0门,校企共同开发课程40门、公开出版教材38种。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省以上大赛获奖274项,其中,省级一等奖以上49项。

(六)“双师”教师团队逐步发展

实施人才递进培养工程、访问工程师、专业双带头人制度,建立名师工作室,建立兼职教师库;成立师德建设委员会,启动师德建设年活动。选派1000余人次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在内的“顶天立地”培训。落实专业教师企业顶岗锻炼制度;选派10名教师出国学习,57人次赴浙江大学开展干部专题培训。专任教师324人,引进博士3人,培养博士1人,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现有10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副高以上职称152人,“双师型”教师182人,有省教学团队2个,省名师工作室3个,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4个,省教学名师、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市社科优秀人才、市拔尖人才、功勋教师、首席技师、市优秀专利发明人等39人。

(七)学生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统筹做好学生管理层面各项防疫工作,组织37名辅导员班主任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网上培训学习;通过“梦想泰职”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发布相关通知通告,普及科学防控知识,打造疫情防控的“融媒体”阵地;通过青年大学习系列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青年学生教育;扎实做好学籍学历核查工作,确保教育公平正义;完成学生学籍注册工作,发放毕业证;免除建档立卡学生学费,及时发放奖、助学金和资助金额;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招生数量、质量进一步提升。超额完成征兵任务,学院被评为山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创新创业就业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涌现了猫九等一批典型,学生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屡获大奖;就业率、就业质量在全省位居前列。

(八)教科研工作稳步提升

建立健全科研工作管理、科研成果奖励等规范性制度。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452篇;承担研究课题419项,其中,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81项,省级教改课题21项,企业技术研发和横向课题45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厅科研成果奖51项、市级科研成果奖25项;取得专利发明38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被认定为“十三五山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荣获“2016年度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2017年度全省先进科协”“2018—2019年度山东省社科普及工作先进单位” “市优秀社科联”“市先进科协”“山东省优秀社科普及基地”等荣誉称号。2名教师入选“首批山东产教融合智库中心专家”、6名教师入选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库、5名教师被评为“泰安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新增10名泰安市社科专家。

(九)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承办了春季高考技能考点主考工作、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技能”赛项等。学院与泰安市老年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助力全市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承担市直系统各种无纸化考试任务,拓宽学院为社会服务的渠道,近年来累计承办多种类型、数万人次的考试。市科技特派员、市社科专家发挥作用明显。继续与岱岳区房村镇对接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与省内16所中职院校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3+2”合作专业点共建工作。

(十)校园文化特色凸显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托泰山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融传统文化、泰山文化、企业文化、大学文化于一体的校园文化,塑造出泰山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十三五”建设期间,学院始终保持文明单位称号,2020年转评省级文明校园,并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50强、山东高校教育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山东省培育工匠精神优秀院校、泰安市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全市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泰安市最具影响力学校。深化泰山书院建设,不断强化育人功能,泰山书院被授予泰安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社科基地,“学院+书院”泰山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立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设计划创新重点项目”。

(十一)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坚持以大学章程为核心构建制度体系,及时做好制度的立、改、废,对《章程》进行修订并上报,待教育厅核准后实施;严格落实“双代会”制度,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劳资工作有序开展;推进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教学督导、档案管理、南校区管理等工作有序开展;“7S”管理模式逐步完善,学籍管理科学高效。图书管理和信息化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引进“移动图书馆”。积极推动数字校园管理与业务系统的建设应用。

财务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实施“统一领导,一级核算,二级管理”的财务运行体制。实行票据电子化改革,安装电子财政票据系统和智慧财务缴费系统,实现用支付宝、微信收缴学费、住宿费,同时收到财政电子票据,收费和支付更加科学高效。认真做好教育经费统计、三公经费统计等统计工作。

后勤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做好资产的登记、管理、使用、核查、报废和上报工作。做好学院疫情防控工作。强化监管,确保学校食品安全。完善网上报修制度,保证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启动两栋学生公寓建设工作。加大校园的环境美化、绿化工作。逐步完善基本办学条件,夯实办学基础。

“平安校园”创建成效显著。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与各部门签订安全管理“一岗双责”责任书、防火安全责任书,实行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开展消防安全、防欺凌、防暴力、扫黑除恶、交通安全、防汛、防溺水等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避险逃生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十四五”发展规划期间面临主要形势

(一)面临的机遇

1.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的批示,为学院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为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和国家、省“十四五”时期教育、文化等政策红利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3.《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出台,教育部给予山东省职教政策支持,山东省制定一批政策,比如举办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为探索职业教育的“山东模式”开启先河,山东职业教育前景可期。

4.山东省出台《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等相关政策,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描绘了蓝图。

5.《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依托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函》中,市政府明确要成立专班、全力保障,把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成一流现代化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政策,为学院进一步改革发展提供了契机。

6.省优质校的建设、学院《章程》的修订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为加快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面临的挑战

1.理念观念更新不够。在结合实际领会上级文件、会议精神等方面不够深入,部分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仍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学院工作的需要。

2.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办学体制不够灵活,管理机制不够高效;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对滞后,科研能力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高。

3.内涵建设需要不断夯实。特色专业数量偏少,强势专业特色不明显;教育教学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力度待加强。

4.师资队伍建设需持续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不够系统,教科研领军人才与高水平创新团队偏少,师资的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5.人才培养方面仍需深化。产教融合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有待提升,实践教学管理改革有待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质量有待提高。

6.应用本科转型、职业院校升本、独立学院转设对办学带来冲击。市属高校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教育资源的竞争加剧,对学院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三、“十四五”发展规划总体要求

(一)办学定位

办学目标定位:突出“服务”价值取向,建成涵盖文化和旅游类、教育类、经贸类、建筑类、制造类、农业类等专业,特色鲜明、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校。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泰安、面向全省、辐射全国,重点服务以旅游文化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等产业。

专业发展定位:以制造类和财经类专业为优势,构建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经贸服务、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新能源、艺术设计、教育、建筑工程等9类专业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秉承包容、和谐、进取、担当的泰山精神,实施“德技并重,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高技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二)“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瞄准类型教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办学适应性。突出“服务”价值趋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培育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效益。

(三)“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设目标

争取到2025年,学院整体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建成具有泰山文化特色、紧密联系区域核心竞争力产业的“双高”院校(省域内高水平高职院校),创造条件试办本科专业,积极争取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推进新时代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完善多元共治的质量保证机制。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做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作,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创建全国文明校园,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推进优质校和职教高地建设。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学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建成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条件和一流的社会服务。全力做好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与验收工作,创建省级及以上标志性成果。协同推进职教高地方案实施,创新校企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完善1+X证书制度实施有关文件;加强教师培训和能力提升工作,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持续实施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贯彻落实教育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国家及省颁发的专业教学标准为指导,依据职业岗位需求及职业资格、专业技能标准(1+X证书标准),完善学院各类各级专业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按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定位要求,确定专业具体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美育、劳动教育及1+X证书要求等纳入教学内容,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函授人才培养工作。

——继续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进一步优化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目标链、标准链;诊改各层面负责部门,发挥诊改五层面责任主体的作用,修订各层面诊改工作实施细则,完善质量管理与监控平台相应功能,持续推进诊改工作的有效运行。突出“服务”价值取向,弘扬泰山精神,坚持“学生为本、规范创新”的质量理念,培育以自律、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实现各部门和师生的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持续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按照省教育厅办学质量考核标准,改进提升办学质量要素;认真做好学院年度质量报告、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等工作。

——创新创业就业工作持续发展。创新就业推荐工作方式,利用“互联网+就业”网上平台和渠道,广纳企业资源,网上招聘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加强就业指导,加大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消除就业焦虑。引导毕业生留泰就业。抓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抓好创新创业大赛,坚持以赛促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唱响泰职创新创业品牌。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发挥猫九创业的积极作用,带动更多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做好校友工作。

——学生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新途径,进一步完善学生发展平台和服务品牌项目,创新拓展网络化教育管理平台。学生工作体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学生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的有机融合,完善思政教育项目化体制建设、专职辅导员培养体制建设、团组织制度建设,力争完善各项制度建设。群团组织活力显著提高。完善共青团组织机构、创新学生会、社团组织形式。

——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发挥好定向培养士官招生和“3+2”专本贯通专业招生的引领带动作用,继续保持与海军、战略支援部队等兵种合作定向培养士官的专业和计划人数,力争有所突破。全方位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增强学院在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服务省“八大发展战略”、围绕我市“七个走在前列”、建成“五个名地”奋斗目标,统筹做好扩招工作,探索整建制招收符合条件、有学历和技术技能提升需求的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农民、在岗职工等。稳步扩大在校生规模,力争高职年招生4000人以上,五年一贯制年招生300人左右,到2025年在校生人数稳定在15000人以上。

——扩大对外交流与开放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新增国际友好学校1-2所。积极申报参建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加大对国际认证的研究,探索工程技术TAC认证和悉尼协议,力争取得阶段成果。开展RPL学历技能认证,对全部TAE教师进行全面评估,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提升,更新两个合作专业教学标准。深化与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合作,强化教师交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从教学质量保障和国际资源落地两个方面开展教学改革。

——教师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大力开展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活动,每个专业重点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30名左右;新增省级教学名师(含省级青年技能名师)8名以上、省级教学团队2个以上、名师(大师)工作室3个以上、技艺技能创新平台3个以上;通过各种形式引进和选培10名行业、同类院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名师专家和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方面所需要的领军人才。

——切实提升科研工作质量。依托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打造8个具有稳定研究方向的一流科研创新团队、技术服务团队,提高教师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建立、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科研和技术服务的积极性。改革科研评价考核办法,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科研成果取得新突破。通过修订科研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完善科研分类评价考核办法,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强化对重大科研项目培育,认真落实对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对一般科研项目资金资助等相关规定,做好年度科研工作量化考核;以《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为统领,完善学院学术治理体系。

——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做好数字校园建设。加强校园网络的运维保养,适时引入5G,完善4G网络和无线网的互补作用;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备的运行维护,为各业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使用提供保障。全力做好网络安全工作,对已完成的学院业务系统等级测评和网站群升级改版工作查缺补漏、完善改进。推广应用“移动图书馆”;做好“中国知网”数字资源的采购续订工作,推广知网的手机端应用,开展好对读者的教育与培训活动。

——大学文化建设彰显活力。以优质校泰山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设计划重点项目——《“学院+书院”的泰山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育人功能。以书院为特色平台,积极开展书画交流等特色文化活动,举办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专题讲座、报告,落实“学院+书院”泰山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品牌项目和优质校校园文化项目建设。做好省市社科普及教育基地、泰安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及学院美育教育工作。

——基础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发挥“天网工程”作用,继续完善“三全一快”安全工作体系,夯实网格化管理及“一岗双责”制度落实,深化安全量化考核,建立和谐稳定的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推进数字化“智慧安全校园”平台建设,逐步完成数字安防校园建设。不断加强财务制度建设,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激活办学活力的财务有效管理运行机制为突破口,实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务运行模式,为促进学院教育教学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财力保障。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建立健全学生入校、在校期间的健康查体;强化生活中心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师生饮食健康安全,加大校园的环境美化绿化工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完善基本办学条件,夯实办学基础。

四、“十四五”发展规划期间重点建设任务

(一)加强党的建设工作

坚决落实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院工作各方面。建设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党校,推进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活动方式创新,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重视对干部的培养,建设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二)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围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加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强化专家治校、教授治学,全面提升办学治校水平。注重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制约学院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泰职高地。以新修订《章程》为核心构建制度体系,及时做好制度的立、改、废。完善教代会制度建设,推进民主管理进程。加强依法治校制度建设,提升依法治校能力,营造依法治校制度文化氛围。机构设置按照上级编制部门要求实施,优化岗位职责,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机制、高水平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等制度。

(三)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1.积极争取招聘计划和招聘政策。结合学院人员控制总量,积极向编办争取每年用人额度,实行自主公开招聘,扩大学院用人自主权。招聘主要面向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进一步充实壮大教师队伍,5年累计补充150名教师。

2.实施高水平人才引进工程。出台学院相关配套文件(高水平人才引进、培养、管理方案),用好市人才“金十条”政策,设立专项基金,通过各种形式引进和选培5名行业、同类院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名师专家,5名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方面所需要的领军人才。积极营造人才创新创业、发挥才能的适宜环境,大力支持高水平人才开展新技术研发、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高级研修等,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3.加强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兼职教师管理措施、聘用和培养机制、兼职教师奖励制度,规范聘用程序,加强兼职教师教学方法培训,稳定兼职教师队伍。邀请兼职教师参加专业建设,共同研讨教学改革及专业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特色教材及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拿出20%专任教师岗位用于聘请企业一线高技术人才。

(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1.完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十强产业”发展需求,巩固发展优势专业,整合优化现有专业,及时开设新兴专业。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以及教学资源条件合理确定专业招生规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完善的专业群结构动态调整运行机制,按照学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标准》,调整优化专业群结构布局,凝炼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群。

2.提升专业群建设成效。有效发挥区域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将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专家、企业专家纳入专业群建设委员会,充分发挥好专业群建设委员会的作用,有序推进优势特色专业群提升工程,深入实施一流专业群建设(开展一流专业建设具体内容详见优质校建设方案)。新增3-5个新兴专业,淘汰1-2个过时专业,新增1-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品牌专业群。加强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针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开发仿真教学软件。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推进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方法改革,利用名校名师网络课堂开展异步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翻转课堂优化课堂教学、动态交互评价教学等。

)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1.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推行基于问题、基于任务、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实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专业实践类课程占总课时比例超过50%,校外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技能课程教学的课时达到70%,着力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将实习成绩作为学生毕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的契合度,每个专业确保契合度高的顶岗实习企业不低于5个。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系统设计顶岗实习内容,严格顶岗实习过程管理。通过实训实习管理信息平台,实现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即时性监督管理,实现顶岗实习管理全面覆盖。

2.健全大赛项目与教学内容对接机制。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完善“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机制,将大赛项目与教学内容对接,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提升全体学生专业技能,组建专业核心技能训练队,组织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文明风采”大赛等,不断提高各级技能大赛成绩,每年力争取得省级以上大赛一等奖2项以上,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组织参加全国大赛及省高水平协作训练组,建立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制度,继续组织参加职业院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

3.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实训实习基地内涵提升工程”。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教学做一体化”室和“教学型”工厂建设为载体,按照生产性、实境化、先进性、开放性、全过程的原则,优化各专业实训室内涵功能,每个专业至少建设一个具有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和培训等多种功能、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建好泰安市第一公共实训中心,并发挥好辐射引领作用,建成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创建1-2处省级校内实训基地或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强化学前教育实训条件建设。整修运动场,规划建立体育馆,促进学院体育工作发展。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完善专业标准。以教育部、省教育厅专业教学标准(指导方案)为指导,制定完善的专业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配置与建设、设施与设备配置、课程建设、基地建设、教学实施、学生教育、社会服务等内容,要明确其建设指标和状态指标。各系部负责修改完善专业发展规划,各专业负责人完善专业标准。完善课程标准。根据国家及省相关课程标准,对接学院课程建设规划和专业标准,由各课程负责人制定课程标准,明确质量控制点、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2.基于绩效管理开展专业层面诊改。对专业建设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及时跟踪;每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调研、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专业预警机制;对师资、实训条件等专业建设条件的保障措施进行实时监控;撰写专业质量年度报告。参与第三方组织的专业评估。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及各部门信息管理平台,实时采集专业运行状态数据,在对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监测专业建设状态,及时反馈与改进;学院撰写专业质量年度报告。

3.基于有效教学改革推进课程层面诊改。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完善课程标准。推进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改革。重视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形式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实施突出到课率、参与率、达标率等标准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对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在线监测和实时跟踪改进,对存在问题的教师即时预警,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生态。

(七)提升教科研水平

围绕泰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学院工作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以科研推进三教改革,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科研提供动力,建立科研经费配套制度,形成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机制。加快深化产教融合的模式理念,加强教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企业教师流动站,要求教师深入企业,接触了解掌握前沿技术,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服务。依托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团队。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和横向课题研究,技术服务收入和课题经费逐年递增20%

(八)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办学规模

继续拓展工学交替、订单班、冠名班、校中厂、厂中校等校企合作模式,积极试点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职教集团化办学,争创省级骨干职教集团,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升级版。继续加强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项目建设。加强校地政合作,积极与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对接,在产教融合、职业培训、就业创业、技术研发等方面拓展校企合作资源,为省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九)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

1.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第二课堂成绩单”发展平台。基于学院诊改平台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体系,实时采集全体学生发展数据状态。为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可靠依据,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一站式”的学生事务服务平台。构建优质高效的学生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搭建综合面向学生服务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建设心理辅导立体化的心理健康平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完善学院、系(院)、班级、宿舍四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创立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干预、控制、跟踪一体化的预防体系。依托“青鸟计划”建设就业创业平台。

2.持续深化学生党团建设和参军入伍工作。加强学生团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推动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在学院建设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日常管理、社会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大学生征兵入伍及国防教育工作效能。切实做好学院大学生参军入伍工作和国防教育工作。

(十)数字化校园建设

继续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建成统一、开放,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安全性和高可管理性的数据中心;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采用虚拟化技术建设标准化校园网私有云;搭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达到省级以上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继续推进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建成省教育信息化示范院校。

(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继续做好春季高考技能考点主考工作。办好老年大学。制定学院培训创收办法,鼓励各系部积极开展职业培训、资格鉴定、自考函授、技术研发,兼职代课,积极创收;做好与中职学校对口帮扶工作。统筹继续教育管理,重点谋划启动专科学历继续教育。继续做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大力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助力培养“百万工匠”后备人才。

(十二)建设特色大学文化

1.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功能。进一步凝练核心精神文化体系,构建高效有序制度文化体系,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营造更具人文气息的物质文化环境,深化泰山书院内涵式建设,建设书院式公寓,增强墨宝斋、琢玉坊功能建设,丰富提升讲书堂活动。进一步浓厚凸显泰山特色,塑造幸福和谐魅力校园形象。

2.打造质量文化体系。全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提高育人质量;引领良好师德风尚,增强教师质量意识,提高教学质量;融入企业文化,铸就学生质量意识,提升职业素养;强化制度文化理念,充分发挥学院章程核心作用,修订学院部门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汇编,强化制度执行,提高服务质量。将“质量为本,品质为先”的质量文化内核渗透到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激发师生质量主体意识,构建起学院特色的现代质量文化体系。

3.突显法治文化建设。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宣讲,开设公众号法治宣讲专题专栏,建设法治宣传教育园地,举办普法宣传活动周,促进师生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的形成;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完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推进学院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三)加强国际化(港澳台)办学

1.扩大和深化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强化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平台的参与。充分发挥学院世界职业院校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职教学会国际化工作委员会会员单位优势,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国际交流合作活动,开展与国际交流机构在学术议题、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参建海外职业技术学院,提高资讯共享度。巩固提升国际(境外)友好学校缔结和伙伴发展。在巩固现有17所国际(境外)友好学校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国际(境外)友好学校规模。

2.大力推进友好学校教师、管理人员互派互访,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推进学生交流互访,进一步扩大交换生、交流生规模,每年组织一次国际院校交流生选派,每学期组织一次台湾高校交流生选派,增加学生海外第二校园经历。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有价值的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借鉴国外优秀经验,推介学院办学成果,积极参加世界职业院校联盟年会,并申报世界职业院校联盟卓越奖。

(十四)加强创新创业就业工作

1.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各专业将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以赛促教,模拟创业实践,激励在校学生的创业热情;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开展创业孵化,帮扶学生创业。结合学校学分制的实施,将学生参加的各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自主创业等成果折算为学分,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

2.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参与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参与各级各类科技项目,学习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钻研精神,联合企业建立校企联盟,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帮助学生创新和创业企业成长,加强校企合作技术平台建设,推动学校创新创业事业发展。

3.开展校外创新创业培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针对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去产能分流职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等开展培训工作,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再就业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五)加强保障能力建设

1.健全财务及服务保障机制。坚持以制度规范办事行为、以制度约束人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学院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做好会计核算的改革,实行政府会计核算。管好用好各项专项资金,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结余留用。加强外界联系,多渠道筹措资金提升办学的市场竞争力。做好对外合同的审查和监督。加快实施“统一领导,一级核算,二级管理”的财务运行体制。建立有效的资源切块分配考核标准和控制手段。完善经费核定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考核。落实岗位责任制,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成效。规范招投标行为,加强审计监督;严格招标档案管理。

2.全面提升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深化“三全一快”安全管理体系和网格化管理机制,形成安全工作全员参与、全面防范、全时覆盖、快速反应、网格化管理的形势。落实“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管理要求,健全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立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消防、治安、水电气、自然灾害和公寓安全等各项安全管理。完成校园“天网工程”升级工程,为新建学生公寓安装监控,调整监控布点,使校园监控覆盖达到95%。完善“四防”体系建设,建设节水型高校。

3.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医疗安全和用水用电安全,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积极推动后勤管理改革,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档次,及时解决师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及困难,为教育教学做好后勤保障。加强后勤人员技能培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开展工勤人员技术等级资格考核评定和岗位聘任;继续推进部分具备条件工勤人员转任专业技术岗位。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新建学生公寓投入使用,推进暖气维修改造、新能源改造项目及蓄水池建设。积极推动人才公寓以及南校区开发等,完善基本办学条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成立发展规划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加强规划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各部门根据目标和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学院总体规划的顺利完成。

(二)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原则,加强财务收支活动的宏观调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学院将充分利用市政府办学优势,继续争取在经费方面更多的支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学院建设,积极争取各种教育经费和财政补助;加强科技服务、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强督查评估和管理

严格规划落实的督导机制。完善督导评估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与督导评估,学院按照岗位目标责任制,对规划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评价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评价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并与聘任、晋级、绩效奖励等挂钩,确保规划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严格落实“问责机制”,严肃责任追究。 

 

版权归属: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 地址:泰安市天烛峰路281号 | 信息备案号:鲁ICP备050207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