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教动态 > 正文

张永刚:职教科研“散”、“弱”、“虚”问题的症结、要求与对策

作者:时间:2024-11-26点击数:

一、问题的提出

     20241114日,全国职业教育科(教)研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指出职业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提出了职业教育教科研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下实功夫、下笨功夫研究好的十五个问题,强调职业教育研究要转变范式、转变认识、转变方式、转变习惯,努力地走出舒适圈,开启职业教育科研的自我革命,即要紧扣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切实发挥好存史资政预警导引作用。

     教育部职教发展中心主任林宇针对职教科研的问题,强调职教科研工作要以需求为导向,聚焦国家需要、产业需要、事业需求,加强研究的前瞻性,发挥预判作用,支撑政策落地;要团队协作,组织大团队协作攻关;要系统深入,长期跟踪、深入一线,下笨功夫,做真研究;要结果实用,通过实证研究取得实际效果,拿出可执行、有实效的对策建议。

二、问题的症结

(一)的症结

1.科研力量职业院校在人才引进上因为学校层次的因素,导致人才引进质量先天不足;同时由于缺少研究平台和实验条件,以及院系的行政壁垒,科研人员力量不足,科研团队分工不明确,科研资源不共享,跨学科、跨专业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交流与合作,造成科研力量难以集聚。

2.科研方向职业院校由于学校定位的因素,导致教师教学至上的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往往将科研工作视为一种负担而非责任,造成科研积极性不高,科研定位不明确,科研规划不明晰,难以形成集中的科研方向。

(二)的症结

1.科研内容职业院校由于所设置的专业和产业的吻合度不高,科研人员缺少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导致科研难以与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缺乏针对具体行业、企业或实际问题的深入研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也降低了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2.科研方法职业院校的科研人员由于校企合作的融合度不高,企业实践虚多实少,因此在科研过程中往往依赖理论推导,缺乏实践验证,研究成果停留在理论层面;同时高职院校的科研人员科研能力存在局限,通常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导致科研成果缺乏创新性和前瞻性。

(三)的症结

1.科研经费职业院校由于经费来源有限,且科研投入往往不如本科院校充足,导致科研项目在资金投入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项目的规模和质量,也限制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科研设施职业院校重教学轻科研的思维,以及专业设置与科研方向的错位,导致在科研硬件建设上存在短板,科研设施无法满足科研人员的要求,不仅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限制了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三、问题的要求

     吴岩副部长强调,职教科研要重点关注15个领域:立德树人,职业教育定位,产教融合,职普融通,职业院校的标准、适配性、规格问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高中研究,新双高,职业本科,五金(金专、金课、金师、金地和金教材),职业教育数字化,鲁班工坊认证标准,职业教育发展中国模式,职教出海及职业教育元研究。针对这15个具体的研究领域,可以总结为职教体系、职教数字化、职教国际化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职教体系建设的要求

     职教体系是职教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职教科研工作必须将职教体系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15个重点关注的领域涉及到职教体系的主要有立德树人,职业教育定位,产教融合,职普融通,职业院校的标准、适配性、规格问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高中研究,新双高,职业本科,五金(金专、金课、金师、金地和金教材),职业教育元研究11项内容,落实了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管理办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等政策要求。

(二)职教数字化的要求

     职教数字化是职教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职业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变化,推进职教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培养具备数字化技能和素养的人才。职教科研工作必须加大对职教数字化的研究,产出具有时效性和应用性的成果。15个重点关注的领域涉及到职教数字化的主要是职业教育数字化内容,落实了《<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等政策要求。

(三)职教国际化的要求

     职教国际化是职教现代化的重要方向。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以及职教现代化的成就不断彰显,国际化的融入与输出中国职教方案,既是现实需要,也是未来方向。职教科研工作必须加快推进职教国际化的研究,产出适应职教出海的中国职教方案。15个重点关注的领域涉及到职教国际化的主要是鲁班工坊认证标准、职业教育发展中国模式、职教出海等3项内容,落实了《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以及《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国际化等政策要求。

四、问题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瞄准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目标,解决职教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拦路虎、绊脚石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发展之需,需要花大力气,出真功夫,系统性解决痼疾、顽疾。

(一)聚气益中以治

     “的问题突出表现是科研组织散、科研氛围散,治的关键在聚气。在职教科研工作中,落实好《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1.建设规范的科研管理体系。立足职教科研工作的实际,从顶层设计上,完善科研管理组织架构,明确目标导向与管理职能,理顺任务需求与组织面向,确保科研工作有序进行。

2.建设积极的科研生态氛围。立足职教科研工作的规律,从制度保障上,完善拔尖人才选拔机制,健全科研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激励方式,让科研创新型人才不断脱颖而出,为科技创新蓄积源头活水。

(二)固本培元以治

     “的问题突出表现是科研主体虚、科研载体虚,治的关键在固本。在职教科研工作中,落实好《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加强基础型科研,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1.建设稳定的基础研究队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建立科研诚信制度;健全基础研究人才知识、技术与成果的收益制度,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提高转化的动能与效能;以重大成果产出为评价导向,构建基于贡献、创新价值、能力等维度的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指标,为科研人员减负、放权、赋能,让基础研究人才队伍静下来,稳下来,沉下来。

2.建设协同的基础研究载体。立足科研发展定位,以职业院校优势专业或专业群为基础,构建组织健全,分工明确的科研创新团队,优化校内外优势科技资源配置,搭建优势学科交叉研究的创新平台,打造科研创新的载体,让基础研究载体制度化、长效化、实效化。

(三)强肌健体以治

     “的问题突出表现是科研条件弱、科研产出弱,治的关键在强肌。在职教科研工作中,落实好《关于优化科研管理 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加强应用型科研,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1.建设内在的科研基础条件。加强政策性引导,完善科研设施,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提高科研经费的预算比例,加大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优化科研资源配置,促进科研要素共享共用;建设跨学科、专业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交叉领域产出创新成果。

2.建设外在的科研服务面向。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强化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健全以企业主导、高校支撑、产业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科创机制,推进政校企行、产学研用结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提高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作者简介:张永刚,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科技处处长、职业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转自:职教工科教研微信公众号


版权归属: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 地址:泰安市天烛峰路281号 | 信息备案号:鲁ICP备050207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