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系开展第五期“智慧之光大讲堂”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0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7月9日下午,旅游系“智慧之光大讲堂”第五期在旅游系内开讲,本期主讲人是旅游系的张艺老师,她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于2024年考入本校。目前,担任《酒店市场营销》与《团队建设》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一位兼具人文关怀与专业创新力的高职旅游教育者。她通过前沿的情境化教学、精准的分层任务驱动以及充满活力的互动课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扎实培养其在团队建设与酒店营销领域的核心职业能力,是助力学生迈向旅游酒店行业优秀人才的引路人。张老师以“立德树人,匠心筑旅,做新时代旅游教育的引路人”为题,系统解读了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内涵。

一是解构师德内涵:以规范为基构建精神坐标。张老师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蓝本,提出“123456”师德建设模型,为教师职业成长勾勒出清晰路径。“一个忠诚”锚定政治方向,教师要将党的教育方针融入教学全过程;“两个服从”强化大局意识,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展现教育者的担当;“三个热爱”则将情感认同转化为育人动力,在热爱学校、班级、学生中实现价值传递;“四个关系”要合理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份内工作与份外工作的关系、吃亏与占便宜的关系、提出意见与尊重人格的关系;“五个自觉”即自觉学习、自觉守纪、自觉清廉、自觉共事、自觉创新;“六个意识”包括师表为范即师表意识、德育为首即育人意识、容人为怀即胸襟意识、教学为主即课堂意识、质量为上即质量意识、自省为本即自省意识。

二是践行师德路径:以“四为”理念书写职教答卷。师德为本,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我们既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合一,又要做到严慈相济,尊重学生。张老师特别提到了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为师者要爱满天下。因此,我们要以“三心”对待学生:真心换信任,耐心换成长,匠心育信仰。师风为要,做行业需求的“对接者”。作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培养者,我们不仅要深耕专业,培养过硬技能,还需要注重产教融合,让学生能够真岗实练。情怀为魂,做职教初心的“坚守者”。张老师认为旅游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技能,更是人文素养与服务精神,因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要自觉融入“课程思政”,做学生职业理想的“点燃者”。创新为翼,做教学改革的“先行者”。面对“Z世代”学生和快速迭代的旅游业,师德师风也体现在教学创新的责任担当上,张老师倡导全体教师要拒绝“躺平式”教学,包容学生,激发潜能。

三是知行合一:在平凡岗位书写教育诗篇。张老师认为师德师风最终要落脚于教育实践的细节,比如一节精心准备的课、一次温暖谈心的话术、一句对学生说的“你可以”。

旅游系党总支书记薛玉法在点评中指出,大讲堂不仅是教师锤炼表达、深化交流的实践平台,更是践行教育初心、提升育人能力的重要契机。薛书记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的讲话强调,“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大计,师德为本”,深刻阐明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薛书记进一步阐释,“师德大计,师道为本”中的“道”是超越时空的自然法则,教师需以德为先、遵循教育规律,方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他呼吁全系教师践行“以德为先、德技并修”的教学理念,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活动引用《礼记·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路径,倡导教师抛除杂念、静心育人,将职教事业视为“大善业”,以教育反哺国家发展。薛书记特别指出,教育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实现全面发展,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大讲堂为起点,深化师德实践,推动教学与育人并重,共同营造“团结向上、共学共进”的教育生态,为培养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兼备的旅游人才贡献力量。

这场讲座既是对师德规范的学术解读,更是一堂生动的职业信念教育课。“教育者的幸福,就是看着青出于蓝的学子的成长”,这是对新时代旅游教育者最美的礼赞。希望全体教师能以匠心守初心,用师德育新人,在文旅强国的征程中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教育新篇章。

撰稿人:张茹

初审:艾翔宇

复审:吴殿勇

终审:薛玉法

摄影:旅游系




上一条:教育与艺术系举行2025届优秀毕业生座谈会

下一条:李新林为机电技术工程系全体党员讲授“锤炼过硬作风 永葆政治本色”思政课